![]() |
![]() |
首页 | 新闻大观 | 中新财经 | 中新体育 | 中新影视 | 中新图片 | 台湾频道 | 华人世界 | 中新专稿 | 图文专稿 | 中新出版 | 中新专著 | 供稿服务 |
|
淮安信用卡套现 2019-02-22 06:46:18
2月15日,最新一期《科学》(Science)杂志中,刊登了一张来自月球的照片,拍下这张地月同框照的摄影师叫“龙江二号”,它是伴随着嫦娥四号中继星任务发射的一颗小卫星。 △《科学》(Science)杂志(第363卷6428期) 照片的创作者是一群中国学生 其实,在登上《科学》杂志之前,这张照片已经在国际主流媒体上广泛传播,外媒甚至评价它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地月合影之一。 而我们今天要关注的,是杂志右侧的那两排英文。如果不放大看甚至很难辨别,这是一群学生的名字。 △此图即为上图中红框内内容 韦明川,1991年出生,是嫦娥四号任务中,伴随中继星一起奔向月球的“龙江二号”小卫星载荷分系统的负责人。不仅如此,他曾经作为总设计师,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颗由学生自主设计、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“紫丁香二号”。由此,成为我国“最年轻的总师”。 △韦明川(右下) 泰米尔,1996年出生。“龙江二号”上相机的设计者。正是他设计研制的相机,拍摄了这张最美地月合影。设计开始的那一年,泰米尔20岁。 哈尔滨工业大学“龙江二号”卫星相机设计师 泰米尔 有一阵子为了赶测试,每天都后半夜还在研究所里工作,这是遇到的最大困难。应该是除夕夜前后的那几天的一个半夜,我最后终稿完成的。 △泰米尔和他设计的只有拇指大小的相机 黄家和,1999年出生。承担“龙江二号”地面测控站的软件设计任务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,他就会自己去买各种元器件,从简单的拆卸组装,到后来的设计创造,这个别人眼中的少年天才,却说自己只是因为对航天的好奇和热爱。今年,黄家和20岁。 哈尔滨工业大学“龙江二号”卫星数据处理与软件设计负责人 黄家和 从神舟5号,有直播的发射,我就算凌晨都是一次不落地蹦起来看。是一个典型的航天迷。 △小时候的黄家和和现在的黄家和 他们的二十岁:为梦想而生 外行震惊的是照片的美,但是负责人韦明川说了,他们觉得更有意义的是他们成功地接收到了“龙江二号”的信号。这也是这条新闻更让我们心潮澎湃的地方,这群心怀宇宙的年轻人,中国航天最年轻的队伍,他们才二十岁,就已经用一张照片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,他们的未来,又将如何不可限量! 在他们的宿舍里,关于航天的印迹比比皆是。对于这一群孩子来说,这里就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。 △宿舍里挂着一张写着“我们为梦想而生”的明信片 “我们为梦想而生”,这个嫦娥四号任务中最年轻的团队,用一句霸气的宣言告诉世界,属于他们的未来,才刚刚开始。 追梦“嫦娥”的路上 千千万万人共奋斗 在这条追梦“嫦娥”的路上,除了最年轻的他们,还有着千千万万默默奉献着的追梦人。 他们中的一些人,陪伴了嫦娥时间最久,甚至在发射时距离塔架只有200米,却无法亲自目送嫦娥四号腾飞;还有些人,在大多数人都在为落月成功而欢呼的时候,却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。他们来不及庆祝,因为更大的考验才刚刚开始。 嫦娥四号是一段旅程,它承载着一个个平凡人的浩瀚梦想,它记录着一个个为梦想拼搏的故事。也许,你不知道他们的名字。但是,在遥远的月球上,他们一起刻下的 “中国”,会永远闪闪发光! 致敬,嫦娥人 致敬,中国航天 相关报道:六大理由告诉你 油价上涨或刚刚开始 相关报道:检察日报刊文评“入户打狗”:缺的不仅是“通知” 相关报道:杰伦复仇杰伦 超长滞空2+1这球回春老将变炮灰 相关报道:军方人士:中国第3艘航母或近在咫尺 至少需要6艘 |
||||
|
新闻大观| | 中新财经| | 中新体育 | 中新影视| | 中新图片| | 台湾频道| | 华人世界| | 中新专稿| | 图文专稿| | 中新出版| | 中新专著| | 供稿服务| | 联系我们 |
|
|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 |